-
“清明節”古稱“寒食節”,又叫踏青節,在仲春與暮春之交。是中國傳統節日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,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,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,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。 清明養生吃什么? 1、薺菜 春季特別容易出現頭痛、昏眩,慢性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,中醫常說“春氣者諸病在頭”。清明...
發布時間:2019-4-3 點擊次數:719
-
一、春季養生 《內經·四氣調神論篇》曰:“春三月,此謂發陳,天地俱興,萬物以榮……”,其意思是說,春季三個月謂之發陳,是推陳出新,生命萌發的時令,天地自然,都富有生氣,萬物顯得欣欣向榮。 春季養生就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,萬物始生的特點,注意保護陽氣,著眼于一個“生”字。由于冬季天氣寒冷,陰氣外...
發布時間:2019-2-20 點擊次數:808
-
立冬時節即將來臨,意味著冬季自此開始,一年當中最寒冷的季節!叭叛a一冬,來年無病痛”,立冬是一個重要的節氣,同時也是進補的最佳時期。立冬節氣養生要注意什么呢?冬季養生要避寒就溫,保護陽氣,使陰陽相對平衡。因此要預防疾病的發作或加重,需要從飲食起居、身體精神全方面入手! ★嬍痴{養 冬季溫度低...
發布時間:2018-11-9 點擊次數:772
-
秋天來了,該如何養生呢,從衣食住行等方面分享一些秋季養生的方法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! 1、早晚多穿件衣服! ∏锾煸缤頊夭畋容^大,早上要穿著長袖的衣褲,以免受涼。特別是騎著電動車或者摩托車,風一吹身體會感到很涼。如果有關節炎的人,騎車子還要帶上護膝! 2、盡量穿白色、亮度高的衣服! ∽屝那...
發布時間:2018-9-19 點擊次數:841
-
三伏天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,尤其是養生一族。長久以來,人們在三伏天降溫防暑、跟著節氣養生治病。但三伏天養生要把握三個原則:一是冬病夏治;二是夏補三伏;三是科學的飲食! 叭臁笨破罩R: 初伏或頭伏是夏至后第三個庚日起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,第三個庚日為入伏,作為初伏的第一天; 中伏...
發布時間:2018-7-29 點擊次數:772
-
1、飲食 在夏秋交替的季節,應做到平衡飲食,注意蔬菜和肉類的合理搭配,不應過分地進補,切忌頓頓大魚大肉,少吃生冷的瓜果和油膩的食物。尤其對于老人,由于脾胃功能下降,所以應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,而且要少食多餐,這樣才不至于讓胃腸負擔太重! ×⑶镏,晝夜溫差加大,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,多食用一...
發布時間:2017-8-3 點擊次數:760
-
高溫過后又是雨季,高溫與悶濕并存。開空調后,室內外溫差極大,極易導致感冒、發燒、咽喉疼痛、食欲不振等病癥。那么,多雨天氣該如何進行防病保健呢? 女性盡量不要穿超短裙,以防膝蓋受寒導致風濕病。衣物宜選擇質地輕柔、干爽、透氣性佳的面料! ⊙芯匡@示,亞麻衣物能調整人的經脈系統和內分泌系統,對中樞神...
發布時間:2017-7-18 點擊次數:759
-
1、夏初防上火多吃“三苦” 春夏之交,氣溫回升,人體內熱較旺,各種火氣容易乘虛而入,如不注意飲食清淡和規律生活,極易“引火上身”。加上現在很多人工作壓力大,經常休息不好,容易出現口腔潰瘍、牙齒疼痛、出血、咽喉干痛、身體燥熱、大便干燥等上火現象! ∫虼,專家建議,要避免“上火”:首先,要保持科...
發布時間:2017-7-1 點擊次數:759